
所謂的「外在」條件,其實無關乎先天的美醜,而是後天對自己服裝儀容的努力,
它是一個「對自己有承諾、對別人很尊重」的指標。
受邀到朋友創業的公司聚餐,發現同仁們都是俊男美女,我開玩笑說:「貴公司招募同仁,都是以貌取人喔!」
本來只是純粹聊天,讓大家開心一下,沒想到朋友認真而嚴肅地承認:「對啊,沒錯,我們公司求才的廣告,
都是這樣寫的——請對自己的外在有自信,至少不要別人替你擔心!」
他客氣地進一步解釋:「我們這行算是傳播業,外在還真是滿重要的,長相美的優先錄用。」
看到這裡,請不要把我的朋友想像成膚淺、粗俗的市儈商人,也別以為只有傳播業才會重視同仁的外在。
以多年的顧問經驗來看,我發覺注重同仁外在的公司,徵才時對內涵及專業的要求也絕對不落人後,而且都還滿重視溝通品質、
講究工作效率。
◎注重服裝儀容,也能振奮工作士氣
朋友口中所謂的「外在」條件,其實無關乎先天的美醜問題,而是後天對自己服裝儀容的努力,它是一個「對自己有承諾、
對別人很尊重」的指標。
譬如:梳理適合自己的髮型,搭配整潔俐落的服裝,或者像是皮鞋、提包等配件的選用,雖不必是名牌,但至少必須乾淨、
實用,整個人看起來是舒服的、有精神的,表現「我要來公司好好打拚!」的氣勢;而不是彷彿病了很多天,好不容易有點體力,
穿著睡衣逛到公園去散步,給人萎靡不振的印象,絲毫沒有競爭力。
也許,舉個反證就更能說明清楚這位朋友「以貌取人」的用意了。
我曾經為一家中型企業客戶提供顧問服務,該公司的內部管理十分鬆散,早上九點擠進電梯的人,通常都是睡眼惺忪趕著來打卡的,
頭髮沒有梳理、臉沒有洗乾淨,服裝也十分邋遢,幾乎把平常假日休閒在家穿的衣褲,隨興地穿來上班,
就像是應該出現在黃昏市場的人,走錯方向才走到辦公室來。
這樣的公司,根本不需要用到「企業診斷」,一看就知道同仁士氣低落、缺乏激勵,目標不清楚、策略不明確,簡直把公司當養老院。
◎精心裝扮自己,也要配合企業文化
跳脫「資方」的立場,回到個人的觀點,先不要說什麼打扮、造型,只要能保持服裝儀容整潔,臉上永遠帶著微笑,
就會讓自己在「順眼」這個1上加分。
至於「品味」這件事,除了能反映出內在的氣質,也能彰顯對時尚的眼光及接受度,是很個人化的標籤。
如果,你想秀出獨特的自己,這是個機會點;但是,也要留意你的品味和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「氣味相投」,
否則,花了很多心血和時間,竟淪為孤芳自賞,就很可惜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