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別再用錯方法滅登革熱病媒蚊了
近日各地在發放粗鹽說倒入水溝可防止病媒蚊
,鹽確實可殺死孑孓。但主要是積水容器要清
除,水溝的蚊子不會造成登革熱,品種不同,
用錯方法才是造成台南市登革熱失控的主因。
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
(Aedes aegypti)及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
,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,腳上有
白斑。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
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,喜歡棲息
於室內的人工容器,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
方;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,有一條
白色且明顯的縱紋,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。
登革熱是一種「社區病」、「環境病」,且病
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,一旦有登革病
毒進入社區,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
境,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,所以民眾平時
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。此外,民眾
平時也應提高警覺,了解登革熱的症狀,除了
發病時可及早就醫、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,亦
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,以減少登革病毒
再傳播的可能。
(一)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:
家中應該裝設紗窗、紗門;睡覺時最好掛蚊帳
,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,把暫時不
用的花瓶、容器等倒放。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
下室應定期巡檢,可使用捕蚊燈。家中的花瓶
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,清洗時要記
得刷洗內壁。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、積水容器
等物品馬上清除,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
。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,宜著淡色長
袖衣物,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
的防蚊藥劑。
(二)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-澈底落實
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:
1.「巡」─經常巡檢,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
水的容器。
2.「倒」─倒掉積水,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。
3.「清」─減少容器,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
底清潔。
4.「刷」─去除蟲卵,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。
(三)感染登革熱民眾,應配合的事項:
(對病人、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)
感染登革熱民眾,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
媒蚊叮咬,病房應加裝紗窗、紗門,病人可睡
在蚊帳內。防疫單位應進行孳生源清除工作,
並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後,評估是否有必要實
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。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
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,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
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(或活動地點)
,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。